事情是這樣的,上個月老板突然拍板說要搞個品牌展館,讓我這個半吊子來負責找設(shè)計公司。我當場就懵了,跟個沒頭蒼蠅似的亂撞,只好硬著頭皮開始摸瞎。
先是在電腦前干坐半天,把需求列得像老太婆的裹腳布——又臭又長。什么“要體現(xiàn)科技感”“空間動線合理”“預算不能超50個”,越想越頭疼。干脆打開瀏覽器,敲“品牌展館設(shè)計公司”幾個大字,搜出來一堆花花綠綠的網(wǎng)站,點進去全是自吹自擂的“行業(yè)標桿”“頂級團隊”,看得我眼暈。
我翻出手機通訊錄,厚著臉皮給幾個做過展會的朋友打電話。有個哥們兒在微信上甩給我三家公司的名字,說可以試試水。我立馬把這三家公司名字記在小本本上,姑且叫他們A公司、B公司、C公司。
周一早上九點,我先給A公司打電話。接線的姑娘聲音甜得像蜜糖,結(jié)果轉(zhuǎn)接銷售等了十分鐘,張口就是“我們最低檔方案98萬起”。我手一抖差點把手機摔了,客套兩句趕緊掛。下午跑去B公司寫字樓,前臺讓我在會客室干等四十分鐘,來個穿潮牌的小伙子,張嘴閉嘴都是“元宇宙”“沉浸式”,問具體案例就給我看手機里模糊的現(xiàn)場照片,跟偷拍似的。
等到周五見C公司時,我已經(jīng)像霜打的茄子。沒想到對方直接扛著半人高的資料冊過來,嘩一聲攤在會議桌上:
回家把三家材料鋪了滿床,捏著紅筆開始劃拉:
方案像淘寶爆款,銷售動不動就說“加十萬升級燈光系統(tǒng)”
PPT做得跟科幻大片似的,問施工細節(jié)就說“有外包團隊”
二十多個案例全是實拍圖,連墻體開裂的修補記錄都有
半夜趴圖紙上比尺寸時,突然發(fā)現(xiàn)B公司給的效果圖里,消防栓位置畫錯了三處,這要是真施工還不得把展館搞成迷宮?
第二天直接沖去C公司辦公室,親眼看見他們的項目經(jīng)理正在訓人:“第三展區(qū)電線套管照片為什么沒更新?現(xiàn)在立刻去工地重拍!” 轉(zhuǎn)頭對我笑得特別實在:“您放心,我們連螺絲釘都拍照存檔?!?
當場就握著人家手搖得像觸電——就他家了!現(xiàn)在施工隊已經(jīng)進場兩周,昨天去監(jiān)工時,還真看見工人給每根鋼管貼二維碼標簽,掃出來連生產(chǎn)批次都能查到。
說句大實話:別信廣告吹得天花亂墜的,敢把失敗案例也給你看的公司才靠譜。